• 六安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欢迎您!☶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首页
  • 商会概况
  • 商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参政议政
  • 经济服务
  • 对外联络
  • 资料汇编
  • 民企风采
  • 专题活动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信息 >> 民企风采

    六安市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典型案例选登

    2013-08-02  六安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阅读数:13260 【字体:  【打印】 【关闭】

    六安市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典型案例选登

    依靠科技进步 走创新发展之路

    ——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案例

    案例摘要:

    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于2000年11月由国有企业改制成立,在社会经济改革过程中,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深化企业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开拓市场竟争力,走出了一条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围绕创新发展着力加强研发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市场的竞争取决于产品,而产品又源于企业的研发成果的转化。2001年公司改制初期企业的竞争力弱,举步维艰,主要在于产品单一、质量差、技术含量低、人才匮乏。其时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外技术依赖的程度高等问题和矛盾凸现出来。这种现象如果不能扭转,将使得企业不仅面临发展权问题,还将面临生存权问题。我们只有依靠科技进步,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创新发展之路。

    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在市科技部门的协助与支持下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电机与控制研究所、上海电器科学技术研究所、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等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吸收了一批国内电机行业骨干,形成了从电机设计、电机制造关键技术、测试技术、产品标准制定等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并共同组建了安徽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淮电机企业技术中心两个省级研发机构,从而为公司的创新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十多年来,我们开发各类新产品十大系列,近三千多个规格,取得高新技术产品十项,国家节能产品两项,产品不断创新,为企业开辟了新的销售领域。

    以两个研究中心为核心,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增强研发能力,成为企业科技活动的主体,十多年来,我们整合各类资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了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建立了以我为主、开放合作的技术创新模式,注重创新文化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倡导人是企业的根本,文化是人的灵魂的理念,积极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这时公司管理层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确立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体,着眼于培育新型的企业创新文化。在这方面,提倡“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要奖赏敢于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因冒风险而失败的人”等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公司先后引进各类技术人才87人,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12人,共同进行产品研发。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了灵活多样的人才培训机制和方式,并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体系的建设,塑造“追求创新,积极向上”的成才氛围,让创新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围绕创新发展着力组织技术攻关

    把握电机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掌握核心技术,其时我们围绕着国家产业政策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确立了以节能技术和节能技术应用来开发系列节能电机产品为研究方向,我们先后实施了“Y3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研发项目”、“YX3系列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研发项目”、“超高效率电机研发及制造项目”、“YB3高效防爆电机研发及制造项目”、“高压电机研发项目”、“变频电机研发项目”、“超高效率电机研发项目”等技术攻关项目,期间在科技部门的协助下,2007年成功申报了安徽省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并获国家和省专项研发资金460万元的支持,2010年承担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2012年承担了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等,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发了企业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在高校、科研院所的积极支持下,我们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预定新产品开发计划。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积累,我们通过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奋力攻关,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每年推出新产品2-3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在行业的前列。近4年投入研发费用近1.236亿元,实现了对电机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开发各类新产品10大类,实现了成果转化23项,新产品贡献率连续4年占企业销售收入的65%以上,基本上建立了加工数控化、装配自动化、检测智能化的现代企业,并建立信息中心、电机试验中心等。如今企业从普通电机,到特种电机和高新电机,从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装备,从设计、开发到试制、试验的比较完整的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创新发展着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不创新就死亡,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魂”。为了使企业持续发展,我们在产品研发上始终坚持“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则,同时实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几年了“江淮电机”荣获安徽省名牌产品2个,是电机行业最早国家免检产品。“LA”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五大主导产品获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质量可信产品等,如今“江淮电机”正在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我们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拥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建立专业性专利技术信息库,做好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2012年我们通过安徽省创新型企业认定,完成了安徽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等创新业绩。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公司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力争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随着我国电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及节能降耗、减少有效材料用量的需求,许多新技术和新的科研成果以及新产品的出现,急需将它们反映到标准中来。根据IEC通过ITA(工业技术协议)和PAS(公共有效规范)方式使标准化深入到新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我们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近年来,公司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负责起草国标5项、行业标准4项,参与国标3项、行业标准2项等,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用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与循环经济谱写发展之路

    ——安徽友勇米业案例

    案例摘要:

    安徽友勇米业有限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实施粮食深加工和节能减排项目,为农业产业化行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良好示范。

    扩建原料生产基地——带动粮农种粮致富

    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扩大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订购,优质优价收购,实现了广大农户与粮食市场的有效链接。2012年,公司的生产基地扩展到舒城周边的庐江、肥西、桐城等县市,共建立水稻订单种植基地16.4万亩,订单收购稻谷8.1万吨,其中在舒城县杭埠镇、棠树乡建立绿色食品水稻原料生产基地5.8万亩,直接带动农户1.73万户,户均年增收2070元。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经济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促进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在订单生产过程中,该公司承诺高于同类品种市场价5%~8%向农民收购订单稻谷,给农民种植水稻吃下“定心丸”;并与所在乡镇政府签订协议,实行种子、农药、化肥等相关农业生产资料由农技站统一采购、定点销售、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向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及配套服务,使农民在生产技术上有了保障。公司负责人带领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联系农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广大农户提供周到细致的贴心服务。

    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建成省内规模最大的淀粉糖生产企业

    该公司年加工稻谷23万吨,年产大米达15万吨,产品远销云、贵、粤、川、苏、浙、沪、湘等省市。其中大米加工副产品碎米近6900吨,过去大量的碎米只能用作生产饲料的原料,附加值低。通过市场调研,友勇米业看准了利用碎米生产淀粉糖浆这份“甜蜜的事业”,2009年,在舒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2亿元,征地120亩,兴建了年产10万吨淀粉糖浆生产项目。该项目引进国际领先的“双酶法”淀粉糖生产工艺技术及国内最先进的工艺设备,把粮食加工副产品碎米进行就地转化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2011年6月,第二条果葡糖浆生产线也投入生产运营。两条生产线同时运营后,年处理碎米11万吨,生产淀粉糖浆10万吨,大米蛋白粉1.1万吨,年新增产值3.8亿元,安排就业人员280多人。

    实施节能减排项目——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该公司自1999年开始,在全省率先研发实施稻壳气化发电项目,王友勇董事长被誉为“安徽稻壳发电第一人”,最先探索如何解决稻米加工企业废弃稻壳污染环境、进行综合利用的难题。2000年,在公司原址杭埠镇建成省内第一家稻壳气化发电厂。2011年,公司又在舒城经济开发区淀粉糖浆生产厂区新建8×200KW/h稻壳气化发电机组,日发电量达35000千瓦时,全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480万元,既解决了时常停电、缺电对生产的影响,又彻底解决了废弃稻壳对环境的污染。

    2011年7月,公司实施了“20吨燃煤锅炉改为燃稻壳锅炉”的技改项目,年节约标煤3500吨,节约燃煤费380万元,也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该公司新建一座日处理2000吨污水处理站,对淀粉糖生产和稻壳发电所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再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从而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和生产成本,为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履行社会责任——真情开展扶贫助困活动

    该公司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作用的同时,积极开展扶贫助困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和生活困难的群众,从抗洪抢险、支援灾区,到捐资助教,公司都积极主动参与并慷慨解囊。2007年7月,该公司向淮河汛区寿县灾区捐赠优质大米12吨;2008年5月,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2.3万元;2009年以来,每年都向舒城县贫困山库区捐赠扶贫救灾款,累计达9.6万元;此外,该公司还积极开展就业济困工作,两年来,共新增就业岗位230个,其中招收农民工就业76人(贫困户23人),城镇下岗职工85人。2009年9月,该公司被省扶贫办、财政厅授予“安徽省扶贫龙头企业”荣誉称号,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描绘绚丽蓝图——积极争创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展望未来,友勇米业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粮食精深加工水平,扩大企业规模。计划在“十二五”末,力争年总产值突破10亿元,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创新成就企业大发展

    ——安徽瑞田机械有限公司案例

    案例摘要:

    安徽瑞田机械有限公司,前身为安徽皖龙压缩机厂,成立于1998年8月,由来自浙江台州的年轻优秀企业家林勇,在安徽舒城创办的六安市内唯一一家专业生产品牌空压机的工业企业,经过15年的奋力拼搏,创新发展理念,成功实现企业转型,成为“安徽省空压机行业重点龙头企业”。

    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传统的小作坊变成现代化大工厂

    起步仅在原马河口镇租房生产,后搬迁至城关镇孔集办事处征了16亩地建了6000平米厂房生产,最后搬迁至县城开发区,投资1个亿,征地100亩,建起现代化的厂房3.5万平米,购置国内一流的空压机生产设备投入生产。员工已由当初十多个人发展到300多人。2012年生产的五大系列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43836台,比2009年增长213%。

    产品档次迅速提升,低档次大路货变成高档次新产品

    起始时,主要是从浙江等地前店后坊式的小厂购进零部件进行组装,谈不上有什么产品档次,后逐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使空压机的储气罐、机头、电动机三大主件全部自主研发加工,形成了型号全、噪音低、性能好、寿命长,深受用户欢迎的瑞田特色空压机。

    市场销售逐渐红火,单一内销变成内销外销齐头并进

    初始相当长一段时间,公司的产品销售不畅,现在其优质产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大客商亲睐,已内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出口巴西、印度、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约旦、也门、泰国、伊朗、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西班牙等十三个国家。2010年年销售额2853万元,年利润 255万元。2011年年销售额7980万元,年利润 630万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179%,147%;2012年年销售额9345万元,年利润 752万元,产销率98%。比2011年分别增长了14.6%,16.2%。

    经验与启示

    安徽瑞田过去名不见经传,现已跃居安徽空压机行业的重点龙头、全国空压机行业后起之秀,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空压机产品最佳供货厂家和出口基地,并成为“全省优秀民营企业”和“舒城县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令人刮目相看。市委书记孙云飞和市长毕小彬年初视察时,曾充分肯定:安徽瑞田项目好,安徽瑞田大有希望!

    安徽瑞田机械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够做优做强,一举成为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一个亮点,得到前来视察的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赞扬。究其原因,主要是来自浙江、毕业于武汉商学院的林勇董事长创业理念新,重视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重视实施人才工程。林勇董事长在创业发展中始终把人才兴企放在第一位,坚持从内育与外引两个方面集聚人才。公司现有的高中层管理人才,如生产部经理是企业起步时就跟着林总打拼至今的优秀骨干;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又陆续外聘人才,如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以及外贸部经理、内贸部经理等就是从国内大公司请来的顶尖级人才,还聘请了市、县优秀党务工作者担任专职书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思想工作,加强员工培训,帮助打造一流的创业团队。

    二是注重生产技术创新。注意瞄准行业制高点,同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同行的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公司内部成立了技术研发部和技术攻关小组,还注意发动员工建言献策,群策群力,加强自主创新,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获得国家10多项技术专利,仅生产的空压机产品已具备8项专利,被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公司系列产品正申报省级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

    三是注重产品质量管理。安徽瑞田把产品质量当成是企业的生命,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公司成立了质检科,从原材料选购就开始把关,材料进厂检验,零部件生产检验,部件组装检验,整机装配更是从严检验,一丝不苟。公司的生产理念是:“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对客户负责”,决不让缺陷产品从手下蒙混过关进入市场。今年年初,公司又从巴西请来空压机生产技术专家焦戈(音译),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四是注重节能降耗和环保。安徽瑞田生产的空压机是财政部和工信部鼓励发展的节能降耗项目,也是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推广的节能产品,能耗降低30%。2013年省财政厅对购买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等四类工业节能产品财政实施补贴,瑞田的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就名列其中。安徽瑞田在环保方面做得更是完善,公司生产的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将无污染的电能转化产生无污染的气能,清洁环保。

    五是注重企业规范管理。在由小作坊向大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安徽瑞田越来越重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规范管理。现有300多个员工,其中工程师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就达30余人。成立了党的组织,还建立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党群组织共建,实施凝心聚力工程。既严格规范管理,又注重人文关怀,董事长率先垂范,视员工为亲人,公司上下团结友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六是注重企业品牌打造。品牌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安徽瑞田在狠抓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通过媒体等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公司制作了中英文对照的一流网站,让中国和世界了解瑞田。同时积极参加上海国际五金博览会、广交会等展销会,推介品牌产品,广赢客户信任。董事长林勇既是县政府招商引资顾问,又是县工商联副主席,他主动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为企业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安徽瑞田更是卯足了劲,大家决心在林勇董事长的率领下,发扬浙商永不满足的创业精神,乘势而上,全力实施新的五年创业提升规划,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瞄准年产空压机20万台的新目标继续做大做强企业,为把瑞田机械打造成空压机行业全国十强和全国知名品牌而不懈努力!

    转变企业发展方式 走行业领头人之路

    ——安徽潮升塑业科技有限公司案例

    案例摘要:

    安徽潮升塑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集塑料制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用智慧创新思路,以诚信打造潮升”的企业宗旨,积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成功走出了一条领塑料行业转型升级的新道路。

    转变市场营销方式,调整市场结构,优化市场布局

    安徽潮升塑业科技有限公司着力调整营销模式,主打“潮升”品牌。同时整合营销力量,组建潮升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准确把握市场、统一市场营销、开拓营销思路,做到“应需而产,产销一体”的经营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理念,强化自主创新,增强市场意识,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打品牌集中。加快走出去步伐,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实际,明确对外投资合作经营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创新适应国际规则的商业模式和运作市场方式,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转变经营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

    安徽潮升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创效益型、技能型、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可循环的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少数领域,实施集中化和差异化战略。挖掘潜在资源,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整合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使有限的资源成为维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筹码,争取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产出。其次,公司在坚持主业不动摇的同时,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选择的向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延伸,积极寻求资金资源的保证基地,不断加快涉足新材料、新能源和物流商贸领域的步伐,并推动企业由传统的加工型企业向加工服务型企业转变。

    转变研发管理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夯实发展后劲

    安徽潮升科技有限公司不断提升企业专业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不断提升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重点加强研发平台、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的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吸引外部创新要素向企业积聚,合理配置各种创新资源,实现协同创新。在研发设计、品牌价值这些非生产环节下功夫,使主导塑料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品质更加完善,并向高端化发展。要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开展多品牌运作经营。力争为今后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后劲。

    转变方式天地宽

    ——安徽世华化工有限公司案例

    案例摘要:

    安徽世华化工有限公司,近年来,努力推进企业两个转变,既经营结构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效地实现企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经营结构的转变,实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企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单一的产品结构经不起市场的风催雨打,企业时刻处于飘摇动荡中,就像一个人一条腿走路终究难以走远。

    安徽世华化工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化工产品生产和经营的民营企业,2007年从霍邱城关搬迁到乌龙镇陡岗村后增塑剂产品生产规模虽扩大2倍以上,但产品仍然单一,难以承担市场风险,企业发展风险很大。2009年公司开始谋划吲哚系列产品的开发,经近3年的筹建,吲哚车间才从试产过渡到正常生产,目前该产品已能稳固地占领市场。2012年我公司又新成立新建了1个新公司-----安徽盛华橡塑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以生产橡塑发泡保温材料为主业的轻工企业,其产品填补安徽省空白,预计未来2年内可发展为较大的规模企业。至此,我公司经过数年的发展,经营机构发生了转变,实现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

    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经营转向集约型经营

    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块,但也是最脆弱的。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条件下,企业面临着很多挑战,企业面临着这样的严峻形势,如何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稳定地发展呢?从我公司成长经历总结一下几点:

    1、尽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便成为当务之急

    经济学家说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民营企业目前“三高、三低”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国家的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污染,效能低下、管理低下的民营企业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对象。民营企业必须实现向集约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进行管理创新,由传统的小生产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否则企业难以生存。我公司分别从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经营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具体做法如下:

    (1)安全生产是最大的效益

    我公司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是国家和企业的要求。一切为安全让路,安全第一的方针始终是我公司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方针。我公司提出的企业文化也是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我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操作规则,每天的安全检查、巡查及隐患排查专人负责,从不间断,从而保证了自从建厂以来,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可以说,安全生产是我公司最大的效益。

    (2)生产管理重数量又重质量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一定意义上来讲,质量好就等于数量多。抓好产品的质量就保住了产品的数量,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质量是产品通向市场的通行证。质量好的产品,才能被社会所承认,才能有市场竞争的优势。财务的核算表明,同一企业不同等级的同一产品成本耗费是基本相同的,相差不大。产品等级高利润就大,产品等级低则利润低,产品不合格则无利或亏本,因此,强化质量管理可以做到促产、促销,获利的综合效果。强化质量管理,除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外,还要把企业中各项管理和生产环节有机地组织、协调和控制起来,我公司着力抓好生产小试、生产制造、辅助过程、使用过程四个环节的质量检测。

    (3)淘汰陈旧设备、改变落后技术,向高科技发展

    更新改造现有设备。我公司淘汰或更新了化学反应釜,新建容量较大的反应釜,添置有氢化、回流、滤清能力的高、低压反应釜;具备了生产吲哚二甲酸产品的设备、引进了吲哚二甲酸生产技术和工艺。

    建立科研阵地,抓新产品开发。我公司先后与化工部以及省内外的科研院校建立了校企科技机构,并且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研究试制出新产品,或引进新项目,使新产品优于市场同类产品。我公司生产的吲哚二甲酸产品供不应求。

    抓人才资源开发。一要坚持就地取“才”,二是坚持横向联合培训人才;三是大力引进人才。我公司几年来培养专业人才4名,他们为公司的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质量提升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努力改变企业生产成本高,质量档次低现状;克服小型企业由于粗制滥造,产品质量不高,生产中损失惊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能源的现象。

    2、学习先进市场营销观念,勇于开拓市场,改善市场营销管理

    重视市场研究,认真进行市场预测。影响产品销售的变量很多,除消费者需求因素外,还有生产厂家的竞争状况、政府的政策、法令、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我公司从总经理到生产部、营销部及开发办经常开会研讨市场动态,制定相关对策。

    注意市场信息。我公司十分重视市场信息的作用,创造了许多有效收集信息的方法。如聘请销售点的信息员,保持经常联系;聘请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为顾问,了解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派人定期到市场进行信息调研。

    综合运用各种产品经营策略。我公司坚持优质优价策略、廉价策略的同时,因时因地制宜的使用各种促销手段开拓市场。例如,根据产品市场需求状况和企业实力,进行综合平衡,调整产品品种结构,作出产品最佳选择组合和价格策略等。

    树立良好的公关形象。良好的企业公关形象的真正树立,主要还是靠企业练内功,靠优质服务和合法经营,凭公平交易和恪守信用,同时适当的宣传。

    3、加强财会制度,财务监督逐步严格

    狠抓成本管理。要降低生产成本,首先要抓好原材料成本管理,原材料耗费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成分,狠抓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的降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第一,降低原材料进厂入库价格;第二,抓原材料的节约、合理制订原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健全原材料的收发领用,工时消耗,费用支出,废品的发生、产品入库等原始记录,对产品成本形成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第三,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降低间接成本。其次,抓劳动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成本中的工资含量。围绕提高职工劳动生产率,制订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量定额,减少活劳动消耗。再次,要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折旧在产品成本中的含量,以销定产,以产定供来做好产品的衔接,减少资金、原材料在途时间;做到既不停工待料,又不超储积压而过多地占用资金。

    财会制度是企业管理核心制度之一,没有财务管理,就没有企业管理。会计核算是企业重要管理手段,我企业以前收款、出纳、会计由一人承担,钱帐不分管,更没有复核制度,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使用不当,随意增设、简化科目和核算环节,不按会计核算规章全面系统地反应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成本核算不科学,采购无验收,消耗无记帐,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企业管理混乱。我公司为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聘请会计师,从成本会计核算入手,狠抓开支明细及资金回笼,使资金的调度使用更科学合理。同时在财物进出、物质管理上狠抓仓管,保证帐物相符。

    4、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分配制度逐步完善,增强激励机制

    企业的人事管理包括人员任用、员工合同管理、劳动纪律、员工培训、考察晋升、工资奖金管理、奖励和惩罚、工业考核与评价等,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开发,建立健全培训教育体系,注意人才合理布局,适当实行人才合理流动。企业工资总额的控制要与经济效益相联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取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分配制度。民营企业用人机制异化,诸如领导上的“家长制”,职工构成的“家族制”等现象严重;机构重叠,管理人员激增,分配上在步国有企业原“三铁”的后尘,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工资能高不能低。其次,企业招收职工双方建立的劳动关系缺乏法律依据,由于民营企业的劳动力大部分来源于农村,管理有松懈性和随意性,很多职工没有与企业签订书面合同,一般只是从口头上达成协议,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我公司的劳动人事管理从2011年步入规范化管理,建立了激励机制;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按月准时发放等;2012年成立了工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因此我公司的人员比较稳定,不存在招工难问题。

    5、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

    我公司的“世华”牌商标已成为省著名品牌,公司产品在省内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且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并成为客户免检产品。公司“DNP增塑剂”标准上升到安徽省标准局,成为地方标准。

    走工农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大别山科技集团案例

    案例摘要:

    坐落在金寨县经济开发区的大别山科技集团,通过多年努力,坚持走以油茶良种选育为突破口、苗木繁育为抓手、基地建设为核心、系列产品加工为重点、市场经营为龙头、科技为支撑、服务市场为宣传,集科、农、工、贸、服为一体产业绿色发展新途径,成功实现集团油茶产业资源生态化、生产规模化、产品尖端化、产业循环化。

    集团以安徽大别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下属五个控股子公司,分别是:金寨县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木皇金大别山农产品营销有限责任公司、金寨兴业粮油商贸有限公司、金寨中兴缘商务酒店有限公司、安徽东石人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一个持股公司:金寨大别山神州通油茶投资有限公司。

    集团自创建以来共选育油茶优良品种五个,建油茶母穗园300亩,油茶丰产林基地6万亩,带动农户6000户。在县经济开发区征地100亩,建有年处理3万吨的油茶籽深加工生产线。相继建有四个中心即:营销中心、服务中心、展示中心、培训中心。现已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4500万元;整个产业拥有员工20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名),形成了油茶系列开发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具有很强的带动、推动、示范能力。

    集团现有总资产3.2亿元,是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的全国第一家“油茶基地”。 被农发行安徽省分行授予AA级信用企业,被省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公司拥有进出口自营权;其生产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2008、ISO22000:2005标准认证,“大别山”牌油茶籽油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是安徽省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

    巍巍大别山,蜿蜒淠史杭。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红色沃土上,大别山科技集团以其优势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务实的精神奉献于老区,服务于社会。本着“以科技谋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拓市场,以诚信塑形象,以管理创佳绩”的经营理念,以现代科技为纽带,把现代农业和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以绿色为主题、以绿色为特色、以绿色为优势”的高科技、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该集团2012年完成总销售收入20000万元,主产品油茶籽(饼)加工量为11000吨,茶籽油销售收9600万元,茶粕的销售收入1600万元。茶籽油,是利用油茶的种子榨制的一种优质食用油,被称为“益寿油”“长寿油”,也称为“月子油”,是举世公认的最好的食用油。 不含致癌物质黄曲雷素和对人体有害的芥酸、棉酚等物质,因此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茶油除食用外,还是医学制药、化妆品加工的主要原料。茶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和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更是高达85%—97%,比橄榄油中的含量还高。为各种食用油之冠。茶油不合并酸,比其他食用油更耐贮藏,不易腐败。因此茶籽油本身就是一个品牌。

    金寨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的沃土孕育了大别山科技集团,因此集团以红色为主格调倾力推出“木皇金”品牌茶籽油。通过品牌宣传和品质提升,建万家连锁店方式,在短短3个月内,很快占领了河南、江苏、山东、河北及安徽的北方市场。

    以绿色为格调的“大别山”牌茶籽油是安徽省名牌产品,更加突出其自然、有机和健康性。通过多年宣传,现已畅销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武汉、浙江、福建、广州及东南亚一带。

    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是良种。自2003年起,安徽大别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同林科院亚林研究所合作,在亚林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有关科技人员就进行优质油茶苗的选(培)育工作,2005年组建市油茶专家大院。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已选育了适应大别山区发展生产的,具有早实、丰产、品质高、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即:金选1号,金引4号、18号、40号、53号。并一次性通过省林木良种评审委员会审(认)定 (其中金选1号品种通过良种认定,金引4号、18号、40号、53号4个品种通过审定);为公司油茶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7年开始到如今通过三种方式共建油茶基地6万亩,带动农户6000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1)通过土地流转,公司一次性支付30年林地流转金,流转期内公司采取标准化企业管理,自主经营的方式自建油茶基地4万亩。(2)通过公司同农户共同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建油茶基地1万亩。企业在合作社持有20%的股权,通过合作社平台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收购、统一调运。(3)通过与大户签定订单,公司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组建协会的方式建设基地1万亩,确保资源生态化。

    在金寨县经济开发区,建成年加工3万吨油茶籽能力生产线一条,达到生产规模化。为推进油茶产业的科技化、循环化建设,公司正着手实施二期工程,总投资5900万元,在一期工程建年加工油茶籽3万吨能力的生产线基础上,新建油茶籽烘干线一条和2万吨/年茶粕深加工生产线(包括:茶皂素提取生产线、茶粕饲用蛋白生产线、茶粕有机肥生产线),完成油茶产业的循环经济链。

    集团正着手在金寨县经济开发区大别山科技公司北侧征地60亩建功能性茶籽油生产线五条,总投资1.5亿元。生产(1)“木皇金”牌富含角鲨烯功能茶籽油2000吨;(2)“木皇金”牌富含维生素E功能茶籽油2000吨;(3)“木皇金”牌富含茶多酚功能茶籽油2000吨;(4)“木皇金”牌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功能茶籽油2000吨;(5)“木皇金”牌美容护肤化妆品400万盒。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实现年销售额110000万元,利润30200万元,税收6300万元,同时将产品推向尖端化。

    抓住产业变革契机 主动实现转型升级

    ——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案例

    案例摘要:

    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是集设计、开发、制造、营销、进出口为一体的照明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之一。公司注册资本金8000万元,占地50万平方米,员工2000余人。近年来,针对国家政策要求,自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将在国内逐步淘汰白炽灯销售,及时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成功实现企业战略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

    公司已成功改造部分白炽灯泡生产线为卤素灯泡生产线,并全面掌握卤素灯泡生产技术。公司计划追加部分投资,扩大卤素灯泡生产规模。目前该产品在国外欧、美市场销售形势良好,并将快速扩展国内市场,占领国内白炽灯替代市场。

    发展节能品牌,实现产品转型

    用以“荧光灯管、电子节能灯、T5/T8一体化灯具、LED照明灯”为代表的节能照明产品替代白炽灯生产和销售。早在2003年开始,公司就上马了直管荧光灯和电子节能灯生产线,每年都投入数千万元用于产品技术研发改造和生产规模扩大。经过9年的努力,成功实现了产品转型,节能照明产品产值已超过公司总产值的60%。公司目前拥有T8荧光灯生产线8条、T5荧光灯生产线2条、节能灯生产线3条,一体化灯具组装线3条,年可生产直管荧光灯10000万支、电子节能灯2200万只,一体化灯具500万套,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并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

    自2008年开始,公司实施LED高效照明产品开发项目,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成功研发出LED系列节能照明新产品40多种,上马了LED芯片贴片生产线和产品组装生产线,实现成果转化,部分产品已投入生产并进入国内外销售市场。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世林公司是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成效显著。公司将继续增加科技投入,依托以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雄厚基础和条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工艺改进和设备改造。研制荧光灯、电子节能灯等电光源自动化设备,满足公司转型生产需要,并为国内外部分照明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及技术支持。

    公司还致力于生产制造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型,在销售、生产、成本、质量、财务、物流等管理上建立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体系和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管理层次和生产效率。

    借助外部力量,开拓产品市场

    公司于2010年成功中标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开发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国际合作项目的“白炽灯生产企业转型试点”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节能灯营销网络体系建设”两个子项目,得到了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世林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加快企业转型步伐。公司努力进行转型后的市场开拓,并坚持走质量兴企和品牌强企发展之路,积极争取“中国驰名商标”认定,以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加强国内外市场的渠道建设和网络建设,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 金谷堆上结金果

    ——安徽金谷堆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案例

    案例摘要:

    安徽金古堆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系霍邱县回乡创业人士马子正和其子马飞投资建设的一家农业产业化企业,近年来,马氏父子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发展种植业、冬枣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闯出了一条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

    筑建平台,公司落地生根

    2007年霍邱县创业有成的马子正和其子马飞怀着一颗回报桑梓的赤子之心回乡考察投资,注册成立了安徽金谷堆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坐落于霍邱县东南边陲彭塔乡,该乡南与六安接壤,东与寿县隔河相望,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比较闭塞,境内岗、湾、畈三区并存,是发展特色农业的较理想场所。

    投资方向明确后,马氏父子立即着手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土地问题,经过多方征求意见,结合土地政策,采取流转土地的方式比较简明可行,丘岗地区的土地收益差,别人流转土地一年每亩450元,马氏父子为了促使项目尽快落地给出了每亩土地年租金600元的高价,有个别农户涉及到房屋拆迁,不愿让出土地,马氏父子而是带着爱心多次登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所需,用真诚打动农户。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协调下,两个月时间就在金谷堆村流转了土地近三千亩,走出了创业第一步,马氏父子边干边继续扩大面积。二是种植问题,岗区群众一直以来也在探索结构调整,先后种植棉、麻、玉米、豆类、板蓝根等作物,但经济效益都不理想。2002年乡党委政府在马氏父子的建议下,组织农户赴山东沾化学习过冬枣种植技术,在金谷堆村有几个农户一直在摸索种植,面积虽不大,但效益还不错,冬枣又称雁来红、苹果枣、冰糖枣,是原产鲁北地区的一个优质晚熟鲜食品种,质地酥脆,口感香甜,营养及保健价值极高,适合在丘岗地区栽种。马氏父子走访了种植冬枣群众,又多次到山东沾化实地考察,通过经度、纬度、土壤、日照时间等对比,科学论证岗区金谷堆、陈楼、慈佛寺等村能够种植冬枣,马氏父子坚定了开发冬枣项目的决心。为了求得技术上有保障,又从沾化县高薪聘请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两个问题解决了,项目落地了。

    理清思路,科学发展项目

    要想做强做大产业,思路必须明晰。马氏父子深谋远虑,确立了“以经济林为主导、兼顾生态旅游、突出果品深加工”的综合开发思路,计划五年内成为万亩“枣王”。计划总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开发,一期开发冬枣项目,二期开发旅游项目,三期开发果品深加工项目,高标准创建万亩绿色农业生态园。

    合理规划,园区发展更科学

    回到霍邱后,马氏父子先后请来县农委、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领导及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委托合肥秋实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大大小小几百个地块逐一踏勘分析,规划了路、渠、涵闸等配套设施分布,设计了种、养、加工区域范围,完整的绘出了公司发展蓝图。马氏父子开始大刀阔斧平整土地,开渠挖沟,2010年当年栽种冬枣近两千亩,挖塘两百亩,建设厂房四十间,打井十眼,架设园区围栏一万多米,购置挖掘机、推土机等各种农用机械设备四十台套,修通园区内道路10700米。2011年,通过市场考察论证,马氏父子引进了黄桃、葡萄、桑葚等新果品,使园区一年四季果香飘溢,公司每个季节都有产品进入市场,力争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2012年,借助于水利项目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公司在园区内投资三百万元,完成了滴灌项目工程,投资一百万元,修通了园区通往左单路、汪陈路等园内外所有道路。三年的辛勤努力,整个园区林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通畅。原来的荒岗薄岭,变成了生机勃勃、初具规模的现代生态园林。

    两翼齐飞,助推园区升级

    在收获幸福的同时,灾难突然降临,2012年7月底,董事长马子正因车祸猝然离世,儿子马飞含泪接过父亲留下的重任,思考着公司的发展。2012年秋冬枣初次挂果喜获丰收,他又尝试着转变发展方式,在林中经营了养殖业,散放鸡鸭,水面养殖鱼虾,平面土地释放出立体效能,养殖业回收成本周期短,粪肥能循环利用于种植业,实现了园区内生态双赢,让金谷堆插上了两个金色的翅膀,飞向更美的发展前景。

    高点站位,打造产业高地

    由种植业发展到养殖业的成功,马飞又思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3年,开始运作旅游业、果品深加工项目。组织三百多名工人植树造林,做到点上有盆景,育香樟、广玉兰等名贵树种近八百亩;线上有美景,沿路栽种垂柳和桃树,一步一景,桃红柳绿;面上有风景,园区内搭建多个特色民俗凉亭,整个园区的旅游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同时,公司启动三期工程,在彭塔工业集中区内征地三十亩,用于果品深加工,并与安徽农业大学专家研发加工枣酒、黄桃罐头等下游产品,以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经验与启示

    一、思路开阔、因地制宜,初尝金谷堆甜枣

    岗、湾、畈地形不利于传统农业种植,但确实冬枣的理想种植场所,马氏父子思路开阔,因地制宜,变不利为有利,大面积种植冬枣,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带动了一方乡邻致富,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的双丰收。

    二、扩大规模,增加企业附加值,前景看好

    作为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只有形成种植规模,才能跟上市场需求,规模的大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金谷堆通过公司带动村民的方式,一方面扩大了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乡邻致富,一举两得。公司通过产品深加工、间作套种、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等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使得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前景看好。

    三、转变发展方式,增加投入,再上台阶

    冬枣栽植的成功,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丘岗结构调整吹响了集结号,与彭塔乡地貌相似的乡镇纷纷前来学习取经,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彭塔乡因此名声大噪,引来更多企业入驻。收益最大的是当地群众,有的农户不出远门就能就近进园区打工,让出土地的农户能获得土地租金和务工双重收入,还有的农户参与企业“公司+农户”的模式,利用自家岗坡地栽植冬枣,由公司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短短几年,公司用工人数达数万人次,带动周边上千农户年均收入增加近两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速双丰收。

    转变发展方式 助力做优做强

    ——安徽楚井坊酒业有限公司案例

    案例摘要:

    安徽楚井坊酒业有限公司系寿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也是寿县“十强”工业企业之一。“楚井坊”作为着力打造的本土品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劲势头。

    收购重组促发展

    安徽楚井坊酒业的前身系国营寿县酒厂,始建于建国初期,溯源于2600多年前楚都兴起的楚酒,其历史悠久而辉煌。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改制、搬迁,因多种原因没有得到传承和发展,反而陷入低谷。2010年10月,县委、县政府将该酒厂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经寿县教育局招商,由刘太忠董事长(现为县政协委员、县工商联副主席)组建一批专业化团队对该酒厂进行整体收购。自收购以来,我们对该酒厂进行了彻底重组:一是组建了一支懂白酒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核心团队。中高层成员大多来自于迎驾、古井、宣酒等大型白酒企业的骨干,都有着多年从事白酒行业的经营经历,形成了以专业团队做专一产业的格局;二是与四川同行业开展技术合作,高薪引进了大师级的酿酒师、调酒师和评酒师;三是投入几千万元,淘汰老设备,更新升级了生产工艺和软硬件设施;四是整体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并着力培育了健康浓厚的企业文化;五是以国内两家一流白酒咨询管理公司为后台服务,精心研发和推出了极具楚文化和楚酒文化特色的楚井坊鼎系列和楚井坊古酒系列白酒产品。自2011年5月上市以来,新的楚井坊系列酒以优质品质为后盾,以厚重的楚酒文化为内涵,以爱我家乡为情感,很快赢得了寿县本土市场的认可和欢迎,继而向合肥、六安、淮南、霍邱等周边市场及上海、浙江、江苏等外埠市场拓展,使企业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势头,步入快速崛起的成长期。近三年里,楚井坊相继被认定为“六安市知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质量放心产品”及“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楚井坊酒业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安徽省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六安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六安市文明单位”等,现已拥有国家专利证书12件,《商标注册证》14件。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暨三级干部大会上,楚井坊酒业被授予寿县“十强”工业企业,法人代表刘太忠被授予“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称号,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县政协会议上并授予“全县优秀政协委员”称号。在县工业园区企业中,位居“亩均纳税第一名”。

    转变方式增活力

    任何企业的成长都需要一定的环境和土壤。楚井坊酒业近年来的快速变化和发展,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应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目前,楚井坊酒业制订了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诚信、务实、卓越、共赢”为企业精神,以“以质取胜、品牌经营”为企业的质量方针,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即:以寿县本土市场为中心,以寿县周边市场的六安、淮南、霍邱和上海、浙江、江苏等外埠市场为基本发展延伸点。经营方式的转变给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企业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发展,从一个频临倒闭的酒厂,一跃成为寿县“十强”工业企业之一。

    楚井坊酒业将不断地转变经营发展方式,认真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确保“十强”工业企业位置不动摇,以更大的发展,更多的税收来回报社会,努力为县内工业、县城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典型选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