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安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欢迎您!☶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首页
  • 商会概况
  • 商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参政议政
  • 经济服务
  • 对外联络
  • 资料汇编
  • 民企风采
  • 专题活动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信息 >> 参政议政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4-06-09  六安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阅读数:48376 【字体:  【打印】 【关闭】

    ——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金安区政协常委、工商联主席 刘自敏

    近期,我们会同区直有关部门深入到金安区部分民营企业,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认真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金安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全区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加快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创新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区科技局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都为金安区企业自主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金安区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较好地支撑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目前,金安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11个,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6家,国家级星火科技示范企业2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科技专家大院13家。共实施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项目22项、申请专利达1200余件,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同时,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解决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存在问题

    通过对金安区的调研,我们认为,尽管我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低。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创新意识不强。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有的企业认为科技创新是政府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的事,企业只管享用科技成果,吃“现成饭”;有的目光短浅,小富即安,满足现状,无意长远发展;有的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缺少外部支持,怕冒风险;有的创新行为存在短期化倾向等等,这些都造成企业对自主创新不愿投入,不敢投入。二是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三项经费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不足,远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较低,金安区规模以上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例也不足0.3%,低于全国0.89%的平均水平;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不够,致使民营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融资十分困难,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人才十分短缺。由于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孔雀东南飞”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在总量、素质、结构等方面不能适应技术创新发展的要求,据统计,金安区虽有2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但绝大多数分布在教育、卫生、财会等领域,直接从事创新科研活动的科技人员不足1000人。四是创新激励机制不优。与先进地区相比,现有的科技政策还不完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财税、信贷、土地供应、配套建设等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五是创新平台不健全。目前民营企业创业平台尚未建立;科技信息、科技服务机构很不完备。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

    我市是合肥省会经济圈内优势明显、极具活力、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我们要站在企业生存、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角度,深刻认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广大企业主也要切实转变观念,认清发展形势,增强创新意识,克服“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增强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潜心研究和实施技术创新策略,紧跟创新潮流,主动参与竞争,努力实现产品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企业 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一是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由此可见我市企业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全年销售收入比例达到1%以上,真正使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鼓励多个相关企业共建工程研发中心,共享科研成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同时,加速对现有各类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三)完善政策,构建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性创新投入。创新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建议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性创新投入,建立起财政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根据我市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建议设立民营企业创新基金,资金来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社会资金多方参与,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积极争取税收激励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财税、科技等部门积极争取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研发投入实行税前扣除,允许企业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对新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行税收优惠等,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以建立省会经济圈为契机,加强产业和政策融合,争取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增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三是畅通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银企沟通机制,由政府牵头,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对接,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创新型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

    (四)夯实基础,提供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

    一是要建立选拔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首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和管理水平。建议由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和工商联牵头,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和科技界精英,免费对全市民营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进行创新形势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自身也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一方面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的方式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要求,有计划地输送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深造、学习、取经,同时,大力引进、聘用创新型人才、借智借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劳动、人事部门要随时收集人才市场供给和企业需求信息,建立创新人才供需库,适时组织供需见面会,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配套服务。二是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政府对企业引进的创新人才在安家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高层次的技术带头人,财政可给专项补贴;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人才要给予重奖;要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奖励体系,除了政府每年对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外,鼓励各部门、各企业设立相关科技创新奖项。在对创新人才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给予精神和政治鼓励,以此增强创新人才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各企业也要为创新人才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要在全社会培养创新意识,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要宽容创新失败,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创新和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部门联动,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一是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观宏引导,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要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二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要加快建立民营企业创新平台,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切实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营造良好法制环境。要增强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防止知识产权流失。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执法工作,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切实维护专利授权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科技主管部门、工商联、科协等单位要经常组织科技下乡、科技下企和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的科技创新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创新型民营企业和创新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自主创新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