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安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欢迎您!☶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首页
  • 商会概况
  • 商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参政议政
  • 经济服务
  • 对外联络
  • 资料汇编
  • 民企风采
  • 专题活动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信息 >> 调研报告

    叶集试验区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2014-05-04  六安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阅读数:14173 【字体:  【打印】 【关闭】

    非公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区非公经济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皖发〔2013〕7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六发〔2013〕1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努力破解发展瓶颈,充分激发各方面创造活力,实现了全区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由于我区属大别山革命老区,基础产业、设施还比较落后,非公经济在发展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为进一步促进我区非公经济发展,根据市委统战部《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门”问题大调研的通知》要求,区工委统战宣传部、工商联成立了联合调研工作组,调研组侧重于木材首位产业发展,选择了10家有代表性的企业,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调查,深入了解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叶集地处三省五县交界,素有“安徽西大门”、“大别山门户”之称,安徽第一个改革发展试验区。试验区工委、管委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坚持招商引资强区、工业化兴区、城镇化立区、商贸活区“四大战略”,推进基层组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四大建设”,着力构建有创意、有实力、有品位、有特色、有引领作用的“五有新区”,加快鄂豫皖边际地区新兴工贸城市建设步伐,经济社会各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全区非公经济实现GDP25.3亿元,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8.7%;实现税收20974万元,增长41%,占全区税收93.5%;从业人员82643人;当年新增个体工商户581家,增长14%,新增私营企业80家,增长22%,新增个私经济从业人员2742人,增幅17%;非公规模企业总数已达89家,新增31家,其中木材加工经营企业54家,占全区规模企业数的60%;实现产值8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7%;税收等社会贡献度达70%以上,木材产业实现了集聚集群发展。叶集已成为省林产业十强县区,全国建筑模板、人造板主要产地,享有“中国建筑模板之乡.人造板生产基地”之美誉。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要素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2013年,试验区调整成立了高规格的工业发展领导组,工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管委主任任组长。2014年,成立了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家居产业园各项建设。由区领导牵头,组建了15个招商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引进投资6000万元以上家居项目1-2个。对落地及在建的23个重点项目明确建设内容、时间安排、责任单位、牵头领导,奖惩措施,健全干部在一线督查调度和考核机制,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围绕首位产业发展,试验区从体制、机制上形成了发展合力。

    2、加大资金支持。2013年度,我区专门安排了1000万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组织银企对接40余次,通过六安市木材产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推进企业联保20余家,共为企业直接融资6000万元以上。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5758万元,同比增长49%。邮储银行叶集支行已挂牌运作,徽商银行叶集支行即将挂牌运行。

    3、狠抓政策支撑。2013年,区工委、管委先后出台了《2013年工业工作意见》(叶发〔2013〕1号)、《2013年民营经济工作要点》(叶民营组〔2013〕1号)、《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叶政〔2013〕15号),制定了55条发展措施,开展了民营经济政策进千企活动。全年为65家企业兑现工业、招商引资及项目奖励扶持资金 2600万元。评选十强民营企业并在全区工业和民营经济大会上公布、奖励,增强民营企业家的荣誉感,坚定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

    4、注重人才培养。2013年,全区通过内训、外训、集中考察等方式,先后组织120家企业,1500人次参加各类培训,重点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敢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区里安排专项培训资金30万元,丽人木业等8家龙头企业自筹培训资金60万元。全年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称申报180人,其中初级职称84人,中级以上职称96人。

    (二)提升园区承载力

    1、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经济开发区和木竹产业园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5亿元,收储土地1000亩,平整土地2400亩,新修道路8000米,铺设供水管网13700米,架设供电线路7000米,侯堰头水厂、110KV变电所建成运营。两园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新增2平方公里。总长8000米的金叶连接线土地征用基本完成,将经济开发区、木竹产业园、金寨央企产业园连为一体,新的工业走廊即将形成。

    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把叶集建成为“中国建筑模板之乡、人造板生产基地、中国中部家具之城”的目标,举区而为,木竹产业实现了集群集聚发展。由华中科技大学编制了占地2万亩的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规划,一期3平方公里全面实施,3300平米产业园招商展示中心和26个沿高速公路高炮宣传牌即将建成;投资5亿元的汇林家具广场、2亿元的国亨家具、1.6亿元的荷花智能家具、0.6亿元的佳成工艺家具、2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等5个项目正在建设,投资1.5亿元的森美源家具、1亿元的美之然木地板、1亿元的合和贴面板及恒能生物能源等4个项目竣工投产。由安徽农业大学编制了占地1万亩的木竹产业园规划,目前入驻企业达15家,已投产企业8家。2013年度,全区累计新上投资千万元以上木材深加工项目24个,人造板产量达400万立方米,新增家具产能100万件,木材产业产值达8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70%以上。

    (三)提高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1、做好民企对接工作。2013年5月9日,我区参加了中国光彩事业六安行暨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活动,并参加了集中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5个,协议引进资金9.5亿元,其中贝怡神凉茶生产项目投资2.5亿元、板式家具生产项目投资2亿元、实木地板生产项目投资1.5亿元、年产10万方胶合板生产项目投资1.5亿元、数据备份中心项目投资2亿元。截至目前,5个项目进展顺利。其中美之然实木地板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贝怡神凉茶项目2栋厂房已建成,2栋厂房在建,设备已购置,即将进行试产;板式家具生产和年产10万方胶合板生产项目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2、壮大民企科技品牌实力。近年来,我区狠抓非公企业科技、品牌提升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民营企业获得专利数共计53项,其中大团结食用油获得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为思源农副产品;获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分别为华润油脂、健新合作社、百财农业开发、蓝图工艺品;新增安徽省名牌产品1个、安徽省质量奖1个、六安市名牌产品3个,培育申报企业30家;新增安徽省著名商标1个、六安市知名商标3个,培育申报企业45家。

    三、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电、土地等瓶颈依然突出,停电停水频繁,征地纠纷、土地供给不足直接影响项目落地建设和民营企业发展。

    2、非公经济总量不大。全区非公经济税收虽占总量的93.5%,但总量不大,仅2亿元左右,纳税超千万的民营企业仅1家。没有大的龙头企业支撑,与兄弟地区有较大差距。

    3、非公经济发展不平衡。2013年,非公企业进出口增幅下行明显,虽然下半年有所好转,但是距目标任务尚有差距;进出口自营权非公企业仅新增1家;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未能取得突破,这些发展的低洼区影响了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4、非公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不少企业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固有发展模式过分依赖,创新基础差、能力弱,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裹足不前。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一是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尽快成立国有控股的担保公司,继续推进木材产业协会联保贷工作,2014年联保金额争取超1亿元;积极争取扶持企业资金,全区争取上级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突破3000万元。二是增强非公企业发展信心。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非公企业了解政策、吃透政策,有针对性的发展。与非公企业家多沟通、少刁难、多支持、少干涉、多办事、少摊派,集中一切力量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营造企业发展的大环境。

    2、支持非公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措施,增强企业创新意识,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大团结、管仲、金亚圣为基础,争取组建企业集团3家,以绿源、大团结为龙头,培育上市企业2家,以丽人木业、顺发冶金为主体,培育产值超5亿元、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家。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全年争取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4个以上。

    3、掀起全民招商和创业高潮。创新招商方式,让更多的部门、更多的人参与招商和创业,简化流程、放低门槛,建立更全面的奖惩机制,提高发展民营经济的激情。在加大外出招商的同时,充分发挥本土企业优势,从本土企业中寻找信息和资源,支持非公企业改建和扩建项目,重点引进品牌家具、木地板等牵动性强的大项目,拉动木材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非公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